專題報告:聊天機器人的行銷攻心術

e59c96e789871-24.jpg

作者:鐘心辰

前言

各家通訊平台自去年以來積極整合溝通、內容、商務功能,並提供品牌聊天機器人開發工具;最近Facebook在F8大會上宣佈更多Messenger擴充功能,希望成為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Messenger上目前已有超過10萬個聊天機器人,LINE平台上有約2萬個聊天機器人服務,台灣的MOMO購物網今年也開始有機器人陪消費者邊聊邊買。

客服和促銷,是聊天機器人最直覺的應用場景,可為企業節省人力成本,並收集用戶數據,但調查顯示,目前Messenger上的聊天機器人在沒有人類指導的情況下,回應錯誤率高達70%,還無法提供消費者優質客服體驗。

雖然受限於技術,要以聊天機器人完成對話式商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掌握廣大用戶群體的通訊平台確實是一個接觸消費者的好機會,在傳遞品牌精神、述說品牌故事方面,聊天機器人更有獨特的魅力,本篇專題將分享專為行銷活動打造的內容聊天機器人(content bot)案例及設計思維。

App破碎化,交談再次成為最有效率的互動方式

圖片2.jpg

  • 消費者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有85%在各種 Apps 上,根據2016年CCS調查,社群和通訊類為消費者app下載的前三名;在使用頻率方面,根據創市際調查,通訊平台平均使用頻率達到6.55天/週,幾乎每天都會使用,超過社群網站的6.16天/週,顯示通訊平台的用戶黏著度高。
  • 聊天機器人在2000到2006年的MSN年代曾經風靡一時,但隨後人們的時間和注意力都轉移到智慧手機上,進入App時代。使用者手機裡的App愈來愈多,但其中有不少使用率極低,甚至根本沒打開過。

圖片3.jpg

  • 通訊平台與聊天機器人再次崛起就是為了改善App使用者體驗過於破碎化的問題,不同的機器人提供不同服務或傳達不同品牌訊息,但對消費者來說卻只要下載一個、通常是他本來就有、甚至最常使用的通訊App。理想中,消費者透過聊天機器人獲得服務或訊息會比使用App更容易,因為無需適應不同App的介面,操作與互動方式回歸到最單純的「交談」。

睡不著?床墊公司推失眠機器人陪聊

圖片4

  • 床墊公司Casper推出「Insomnobot-3000」(失眠機器人),娛樂失眠的消費者。半夜睡不著怎麼辦?傳簡訊給和你一樣睡不著的機器人聊天吧。和Insomnobot的交談透過手機簡訊進行,對話內容很廣泛,不過都符合「失眠」的情境,比如說零食、電視節目、睡不著的原因、約會….等,機器人也會做出詼諧的反應。當用戶想睡了,只要打「bye」,就會結束對話。
  • 和你其他的朋友一樣,Insomnobot也不會隨時有空,只有在晚上11點到凌晨5點之間才能找他聊天,若在其他時間傳訊息,他會禮貌地說晚點再聊。另外,為了不讓用戶覺得這只是一個單向的對話, Insomnobot也會偶爾主動找你開啟深夜談話。

圖片5.jpg

  • Insomnobot並未使用高深AI科技,也沒有自動學習的能力。Casper公司透過收集、分析大眾的對話找到受歡迎的主題,並持續以人工更新。
  • Casper創建的聊天機器人不是客服、不做銷售,它透過對消費者的洞察找到一個特別的接觸時機,拉進客戶和品牌的距離,或分享與睡眠有關的知識。

姐妹站出來,CindyBot教女人談薪水

  • 不論在台灣還是歐美國家,勞動市場中的性別薪資差異都是普遍現象。R/GA廣告、The Muse人力銀行及Ladies Get Paid女權協會等合作夥伴在「Equal Pay Day」當天推出CindyBot,教女性如何爭取薪資。

圖片6.jpg

  • CindyBot以女性企業家Cindy Gallop為設計雛型,「紐約廣告女皇」Cindy Gallop曾為世界著名廣告公司BBH的董事長,她個性大膽、喜好自由、作風海派。身為新時代的成功女性,Cindy Gallop不認同女性調薪機率低於男性25%的現況,因此決定化身成職場女性的調薪諮詢師── CindyBot。
  • 與CindyBot對話一開始,她會語氣辛辣而直接地問用戶的職業、年資、期待薪資等,並強調「Don‘t worry this stays between us」,接著透過反覆詢問「你為何值得這個薪水」、「你在這行最大的成就是什麼」等問題,幫助用戶思考自身價值並做好心理建設,最後再整理對話內容作為用戶未來談薪水的籌碼。
  • 對話過程中聊天機器人展現Cindy個人特質,偶爾插入一兩句髒話,幫助職場女性了解自己、建立自信。

愛上格雷?18禁對話空間解放束縛

  • 情色性愛小說改編電影續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Fifty Shades Darker)今年初上映,故事主軸為俊男美女性虐待與愛情元素,擁有不少女性粉絲。電影中營造萬花筒般的愉虐和浪漫場景,為了進一步豐富粉絲的想像,電影公司推出以男主角為名的Messenge聊天機器人──Christian Grey Chatbot

圖片7.jpg

  • 聊天機器人的說話方式展現男主角強勢且佔有慾強烈的性格,他會對用戶發出指令,並以問句引導用戶持續和他對話,並傳送表情符號、照片、音訊,讓內容更加「人性化」,話題與用詞也愈來愈「18禁」。和其他聊天機器人相比,Christian Grey容易讓使用者有「他不在意我在說什麼」的感覺,不過這似乎也是這個角色的「個性」?
  • 作為續集電影,Christian Grey在粉絲心目中已經有特定形象,很容易就能吸引用戶打開Messenger與他互動,一對一對話讓用戶可以更自在地接收對方傳來的情色內容。
  • 最近聊天機器人在對話訊息中加入「承認出軌」情節,稱自己在某個交友app上認識新對象。這段對話中兩次提到這個app並附連結、分享鍵,且太陽每日郵報上也出現app介紹文,猜測可能是新的置入手法。

加入動物方城市,和Judy警官一起打擊犯罪

  • 迪士尼電影「動物方城市」(Zootopia)去年和新創公司IMPERSON連手推出聊天機器人。利用電影中的兔子警官Judy Hopps和粉絲開啟一對一對話,並透過解謎、偵探遊戲讓用戶更熟悉劇情與角色。

圖片8.jpg

  • 對話開始時,Judy會介紹自己的身份,帶用戶進入故事情境,告知案件細節、提供破案線索,若用戶一直無法破案,Judy會繼續提供證據。破案成功後用戶還能獲得寫有自己名字的獎勵勳章。
  • 動物方城市聊天機器人上線時間只有16天,但有四條不同的故事線(案件),許多粉絲不斷回訪,希望獲得更多劇情體驗。據統計,每個用戶平均和Judy聊天機器人互動至少10分鐘。
  • 這是在「動物方城市」電影上映幾週後才推出的行銷活動,電影和角色都已有一定知名度,Judy只會偶爾在對話結束時提醒玩家DVD上映時間,不干擾遊戲體驗;在技術方面Judy結合自然語言處理系統,以及機器對於深度情境的分析學習能力,讓聊天機器人能透過先前的對話得知用戶資訊與偏好,並藉此作出個人化的回覆。而勳章的設計則是讓用戶可以更容易在社群網站上分享這個互動體驗。

惡靈古堡AI紅后現身,召集全球影迷快問快答

  • 系列電影「惡靈古堡」今年推出完結篇「最終章」(Resident Evil: The Final Chapter),貫串全系列的超級電腦「紅后」(The Red Queen)在本集依舊扮演重要角色。電影公司推出紅后聊天機器人,在Facebook Messenger上和全球影迷玩遊戲,測試對劇情的熟悉程度。

圖片9.jpg

  • 對話開啟後,聊天機器人會先介紹自己是劇中的人工智慧紅后,並告知遊戲規則,她會問用戶十個和劇情有關的問題,每個問題有十秒鐘的回答時間。對話開頭和每次遊戲結束時,紅后都會以GIF圖檔傳送訊息,將電影氛圍融入對話,也在催促用戶回覆的時候增添緊張感。
  • 十個問題只要答錯第二次遊戲隨即結束,一天只能玩一次,24小時後聊天機器人會傳訊息詢問是否要再次開始遊戲,對話中也會讓用戶看到現在積分排名前幾名的玩家,並有分享按鈕及預告片連結等。

聊天機器人是新的內容形式

  • 不少品牌開始嘗試結合通訊平台上的聊天機器人設計行銷活動,逐漸形成一種新的內容形式,對話空間中可以有文字、照片、影音,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個呈現多媒體內容的平台。聊天機器人更像是一個劇本,編劇根據用戶可能的反應設計多線劇情,創造一個角色扮演遊戲。
  • 聊天機器人觸及年輕族群:雖然通訊平台擁有愈來愈多高齡用戶,但內容機器人更適合愛嘗鮮、喜歡個人化體驗的年輕族群。網路原生族信任網路,熟悉通訊app操作,習慣對話中有文字訊息、音訊、表情符號、圖片、影音交互出現,可以快速融入聊天機器人創造的情境。
  • 聊天機器人塑造品牌定位:透過精心設計的內容、語氣和用字遣詞,聊天機器人可以成為一個有力的品牌聲明,用新潮而友善的態度接近消費者,或幫助老品牌恢復活力。
  • 聊天機器人為行銷活動說故事:為了與消費者密集互動,或在初期提高消費者認知,品牌會推出遊戲、解謎類的活動,聊天機器人可以扮演提供遊戲故事與脈絡的角色,雖然只以簡單對話傳遞訊息,卻能強化真實感並提高參與度。
  • 聊天機器人可溝通禁忌話題:一對一對話創造出的私密空間,可以和消費者溝通他們平日不願公開談論的內容,他們不用因為擔心自己下載某個app或上某個網站被朋友發現而感到尷尬,能更自在地與聊天機器人扮演的傾聽者互動。

Let’s do it?  導購或促銷訊息可能不利用戶體驗

  • 在把聊天機器人納入行銷計畫之前,品牌需要先思考幾個問題:
    • 我有現成的內容嗎? 前述多個案例都是電影行銷聊天機器人,電影本就是有情節與人物的內容,從中挑選一個角色,將其個性和說話方式植入聊天機器人,可以節省不少前置作業的時間。對於其他品牌來說,若沒有現成的內容可以利用,就需要塑造角色,從無到有寫出故事腳本。
    • 我的目標是什麼? 品牌或許會期待以聊天機器人作為導購工具,但須先考慮是否會降低遊戲樂趣、讓消費者出戲,Chatbots Magazine文章指出,內容型聊天機器人必須以用戶的體驗和娛樂性優先,避免粗糙地放置購買連結或推送促銷訊息,因此銷售業績可能不適合作為這種行銷活動的KPI。但目標設定可以結合劇情或遊戲方式做不同的調整,如紅后的快問快答遊戲每天只能玩一次,因次在結束後放上電影預告片連結,對用戶體驗的干擾較小;又如格雷在對話中創造一個可以自然提到交友app的情節,也讓品牌思考自家聊天機器人是否有其他創意合作的方式。
    • 我有多少預算? 打造一個聊天機器人需要前期的設計規劃、腳本撰寫、技術支援、測試以及上線後的優化,目前聊天機器人開發商還在嘗試各種商業模式,製作費用大多取決於上線時程、互動次數以及預計產生的訊息則數等。選擇在哪個平台上架、使用AI的程度也會影響費用。另外,品牌也須規劃預算,透過其他媒體管道讓聊天機器人曝光,吸引用戶使用。

結語

  • 通訊平台提供對話空間,一般消費者很少主動了解品牌故事,透過聊天機器人開啟的對話,品牌能更自然地說出自己的故事,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記憶度。若是體驗的過程新奇有趣,消費者會主動分享,傳播效果加乘。聊天機器人可以同時和1,000人對話,但對每個使用者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 品牌聊天機器人是很好的新溝通渠道,尤其適合年輕族群,它可以提供特別的說故事方式,用戶在其中可以有角色,因而更沉浸其中。自然語言、AI固然能提高聊天機器人的效果,但體驗的關鍵還是故事的腳本有沒有寫好,只要情節精彩、對話合理,未必需要使用太多高科技。
  • 作為一種新的內容形式,現在市面上能提供優質體驗的聊天機器人還有限;品牌若能在它尚未成熟時製作出好的內容,很容易就能引發討論,成為經典。

 

資料來源:

科技新報(2017.03)

數位時代(2016.06)

INSIDE(2016.07)

INSIDE(2016.05)

Venture Beat(2016.09)

Inc.(2016.09)

Digiday(2016.09)

News whip(2017.01)

CITY A.M.(2017.04)

Mashable(2017.04)

CITY A.M.(2017.04)

Mashable(2017.04)

TOPBOTS(2016)

Mobile Marketer(2016.06)

iGadgetsWorld(2017.02)

blog.chatbot.com(2017.03)

Venture Beat(2016.10)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