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美玲
前言
- 第29屆金曲獎落幕,本屆最大亮點莫過主持人蕭敬騰獨樹一格的主持風格與別出心裁的才藝表演,獲得好評不斷。
- 金曲獎自1990年首次舉辦,原意是鼓勵台灣音樂市場與音樂人創作,近年則廣邀重要跨國買家、表演者出席典禮,不僅希望建立產業媒合平台,更企圖將金曲獎打造成大中華區最重要的音樂獎項之一。
- 明年金曲獎即將邁入30週年,歌手陳珊妮說:「流行音樂需要不斷的被重新定義」,金曲獎也需要與時俱進。本屆不管在主持、舞台設計、節目安排都有許多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意,本期專題將分享金曲獎今年的特色,並觀察電視收視、網路觀看表現與口碑。
舞台、節目安排巧思不斷,主持人惜話如金
- 今年金曲頒獎典禮主軸為「未來ing」及「眾聲宣言」,主舞台利用過去的「唱片」、「卡帶」、「CD」的包裝比例,以大小不等的彩幕間隔擺放做為背景,再於彩幕上植入最新的數位影像,代表從過去到未來音樂載體的變化,極具象徵意義。在現場觀看時畫面稍顯凌亂,容易令主角失焦;但轉播時在螢幕上呈現的效果卻十分搶眼且有層次感,也受到觀眾好評。
- 入圍影片也可以看見主辦單位的用心。邀請29位國內外插畫家,以插畫與動態影片交互呈現的方式介紹入圍名單,並邀請盧廣仲擔任影片口白。此外,每支入圍影片皆在片頭插入新生代獨立音樂,除了發揚「未來ing」及「眾聲宣言」主題,選歌歌名也暗含巧思。例如「年度歌曲」介紹片使用皇后皮箱樂團的《29》,緊扣29屆金曲獎。不過也有評價認為,因部份影片入圍者以插畫呈現,反而讓觀眾少了一個認識新生代音樂人的機會。
- 金曲獎主持人蕭敬騰以惜話聞名,本屆創下主持人出場時間最短的紀錄。雖然只現身40分鐘,但兩段才藝表演不但創新,且帶出新舊傳承,別具意義。訪問的尷尬感也意外逗笑觀眾,好評不斷。
金曲29平均收視回升,4.9創三年新高
- 紅毯明星的知名度決定了星光大道的收視率,今年報名走紅毯明星相當踴躍,星光大道提早十分鐘開始,歌王林俊傑、陳奕迅、方大同;歌后艾怡良、張惠妹等也都走過紅毯受訪,加上話題主持人蕭敬騰,讓今年星光大道收視率達1.4,表現不俗。
- 從頒獎典禮收視來看,今年收視率達到4.9,創下近三年新高,總收視人口達402萬人。雖然仍與金曲25(5.98)及金曲26(5.79)有段差距,但金曲獎自第26屆到去年第28屆,流失近60萬電視觀眾,今年出現回溫跡象。
台語獎項收視表現最好,開場演出創三年新高
- 今年收視率在台語區段表現頗佳,收視前三名都由台語歌手拿下,與過去收視率集中在國語歌王歌后揭曉時刻有明顯差異。最高收視時段落在台語歌后張艾莉得獎,收視率達6.72;第二名則是茄子蛋樂團獲得台語專輯獎(6.47);台語歌王蕭煌奇發表得獎感言排名第三(6.33)。
- 開場表演由主持人蕭敬騰帶來入圍者的組曲,將近八分鐘連歌帶舞,平均收視率2.98,是近三年來收視率最好的開場演出。此外,蕭敬騰兩段才藝演出中的蘇芮漆畫部份,收視達5.92。
- 表演的首段高潮來自嘉興國小義興分校合唱團演出,讓收視率首度突破5。九段表演中,收視表現最好的是由艾怡良、許郁瑛合作的「永遠的月光」致敬蘇芮片段,總收視為6.06;其次是韓國樂團HYUKOH演出,收視率為5.78,第三名則是「台灣早就有嘻哈」,收視率為5.52。
- 今年金曲獎強碰8:00和11:00開始的兩場世足賽。從收視表現來看,8:00左右金曲獎收視確實出現一小波下滑,但很快回升;而在11:00左右的收視波段則呈現上升態勢。由此來看,世足賽對金曲獎的電視收視影響有限。
20-39歲青壯族收視率攀升
- 觀察連續三年的收視族群變化,女性仍是金曲獎的主要收視族群,且今年20-39歲青壯年族群收視較往年大幅增加,也是今年金曲獎收視成長主因。
- 另外值得觀察的則是年輕族群及熟年族群收視均有下滑現象。10-19歲年輕族群收看金曲的比例大幅減少,尤其10-19歲女性的收視率由第27屆的4.92一路下滑至第29屆的3.54,由於今年線上直播收看人次大幅增加,年輕族群的收視變化可能與收看習慣有關。而熟年族群的收視減少,推測是因為不熟悉新生代音樂人,導致收看意願降低;在金鐘獎及金馬獎也看到此現象。
直播管道多元,騰訊直播取消影響總收視人口
- 台灣在電視收看以外,還有多元網路渠道收看金馬,包括中華電信、YouTube和金曲獎APP都提供直播。YouTube上金曲獎頒獎典禮累積觀看數達183萬次,今年首創手語直播服務觀看數也有19萬次。
- 金曲29透過多國直播平台與全華語音樂圈共享盛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北美地區也有網路平台提供海外華人觀看。而中國騰訊在歷經去年金曲28線上直播頻頻出現蓋台情況,導致被大陸網友罵翻後,今年取消直播改以重播剪輯版方式避免爭議。但比起金曲28騰訊直播觀看數達5,000萬次,今年在頒獎典禮隔日晚間才上線,總播放流量僅1,400萬次出頭。
- 比較騰訊剪輯版與原版差異,包括盧廣仲、部份來賓對話、葛仲珊及劉福助表演片段均被刪掉,尤其在今年金曲獎靠「魚仔」奪下多項大獎的盧廣仲更是完全沒鏡頭。據報導,在本屆金曲拿下兩個獎項的盧廣仲,甚至在陸媒金曲相關新聞中被除名。
網路聲量勝去年,社群來源佔比提高
- 透過社群口碑監測工具OpView觀察近兩年金曲獎在5、6月的網路口碑數量,2018年金曲獎整體討論熱度較去年高;5月中旬公佈金曲入圍名單帶來第一波討論潮,緊接著5月21日公佈本屆主持人再度掀話題;之後6月6日聲量則來自彭佳慧婚變新聞的相關討論。
- 愈接近頒獎典禮,金曲獎聲量愈高,比較近兩年,2017年金曲獎聲量高點落在頒獎當天(6月24日) ,之後隨即驟減;而今年頒獎當天(6月23日)的聲量數不僅高於去年,熱度在隔天繼續衝高,聲量高峰落在6月24日。
- 比較兩年聲量來源佔比,皆以新聞為最主要聲量來源,其次為社群,但本屆明顯看到社群的討論量佔比成長,新聞和討論區都略有減少。
網路討論話題圍繞國語歌手,主持人鋒頭最勁
- 關於金曲獎,網友都在討論什麼?以OpView觀察討論內容的關鍵字,可發現今年金曲相關熱度最高的關鍵詞是主持人蕭敬騰,而2017年金曲獎最常被網友提及的關鍵詞則是獲得特別貢獻獎的已故歌手張雨生。頒獎典禮隔天,網友討論集中在剛剛出爐的得獎人,最佳國語男女歌手陳奕迅、徐佳瑩相關討論聲量最高,此外呼聲很高且有現場表演的林俊傑、連奪兩獎的盧廣仲也獲得極高關注。
- 本屆金曲獎罕見出現主持人搶盡鋒頭的現象,進一步觀察金曲獎網路口碑中與蕭敬騰相關的聲量,在5月22日和6月27日這兩天,蕭敬騰的聲量都在金曲總聲量中佔比過半,也就是當天討論金曲獎的網路口碑一半以上都與蕭敬騰相關。公佈主持人人選時,討論多圍繞他過往不善言辭的印象;頒獎典禮開始後的討論都圍繞蕭敬騰表演節目,用心與才藝受到網友肯定。6月27日的聲量主要來自蕭敬騰開臉書直播分享主持心情,影片觀看數超過53萬次。
結語
- 今年蕭敬騰從宣佈擔任主持到頒獎結束,網路討論熱度不斷衝高,帶動金曲關注度,拉抬觀眾收看意願。再回顧歷屆金曲獎,總收視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金曲25(5.98)、金曲26(5.79) ,第三名則是金曲23(5.77),第25和26屆的主持人都是瘐澄慶,第23屆則由黃子佼搭配吳天心主持,也是黃子佼首次主持金曲獎。推測或許由音樂人主持的金曲獎會讓這場音樂盛會更有看點,雖然並非專業主持,但對於音樂界的了解加上獨特的自我風格,能夠成為畫龍點睛的角色。
- 以往金曲獎收視熱區落在22:00之後,尤其國語歌王歌后的揭曉更是典禮最高潮,但今年最高收視區段位意外移至台語區,高峰時段也提早到21:00左右,整體收視率從晚間11點開始就有些微下滑傾向,是否代表電視觀眾收視習慣正在改變仍有待觀察。不過,觀察網路口碑,最受網友關注的藝人與獎項仍是最佳國語男女歌手。
- 金曲獎明年即將邁入30屆,從本屆金曲獎來看,它確實正在改變,也正在重新定義流行音樂。雖然總是號稱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但音樂能輕易動搖人心及闡述自我理念的特色也讓政治干預無所不在。而金曲獎何其有幸能生在台灣,也是金曲獎能不受政治紛擾,讓音樂保持原貌的最大利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