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莉

- 近年來,台灣少子化的情形越來越明顯,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嬰兒出生人數自2015年起便逐年下滑,至2018年更跌破20萬人。然而,檢視同期網路育兒相關搜尋量卻發現逆勢成長,顯示新手爸媽集萬千寵愛於新生兒,因此對於生產育兒,更是審慎視之,勤做功課。
- 本期專題將觀察現今新手爸媽育兒生活的轉變,進而帶領品牌探尋「寵愛商機」的機會點,吸引育兒者們的眼球!

觀察1:女力崛起!育兒外援需求大
- 雖然目前家庭照顧仍以女性為主,但觀察Nielsen數據發現,同期比較2019年與2018年Q3資料,育有兩歲以下小孩的職場媽媽比例明顯成長13%,而全職媽媽則呈現減少趨勢。

- 而為了兼顧工作,職場媽媽勢必得將育兒責任交由親屬、保母、托嬰中心等「外援」分擔,這點也藉由社群口碑資料庫OpView獲得證實,「育兒外援」搜尋需求確實呈現明顯成長趨勢。

- 由此顯見,在育兒過程中,各式育兒工具的選擇、教養理念等,將會有更多人表達意見並參與決策,這些都是我們在行銷運用上需要做全面思考的。
觀察2:奶爸正夯!男性育兒成趨勢
- 事實上,「男性育兒」已不再被視為不符傳統角色期待的事,反倒還因為跟上新潮流、新觀念,被冠上「新時代好男人」的名號。
- 據勞動部統計,在去年前5月申請育嬰假的勞工中,男性比例就高達18.5%,創下台灣新高紀錄,而這也意味著爸爸們參與育兒程度提升,且較以往更重視孩子的成長,不想錯過每個育兒過程。

觀察3:Baby Tech!智慧育兒吸眼球
- 隨著行動網路發達,育兒App等育兒輔助工具能有效率地為新手爸媽梳理各種瑣碎事務,也能及時解決新手爸媽所面臨的一些基本問題,甚至可滿足其曬娃分享的心理需求。
- 觀察台灣iOS醫療類別App發現,除醫院所屬App外,最多的就是育兒相關App,印證了新一代的新手爸媽對於育兒相關工具需求強烈。另據中國iResearch調查,八成以上年輕育兒家庭使用App記錄功能與知識服務,智慧育兒已成為現代爸媽育兒方式之一。

- 事實上,現今已有不少企業致力於Baby Tech的研究,並已推出許多高科技育兒產品,像是自動安撫搖椅、符合寶寶人體工學餐椅、嬰兒車,甚至嬰兒食物調理機等,都是為了幫助新手爸媽解決育兒困擾。
機會點1:母嬰消費去性別化→強攻差異化行銷
- 隨著男性投入更多時間照護孩子,他們逐漸成為嬰兒用品消費者中不可忽視的一群,且含金量高,並具極大潛力。其中,根據蝦皮調查,30-40歲男性因開始參與家庭生活,大多網購居家生活用品以及母嬰用品;淘寶網另指出,在購買嬰兒用品上,相較女性,男性更在意功能性、便利性及趣味性。
- 若進一步以OpView觀察新手爸媽的文字雲可發現,「爸爸」文字雲多為通用字(價格、新舊),相對而言,媽媽則較多精準字,可明確指出用品名稱/品牌(床護欄、連身衣)、功能(抗菌)、材質(矽膠、天絲)。由此可見,新手爸爸對於育兒仍多處於認知階段,而新手媽媽已進階至產品功能及訴求。因此在行銷應用上,除了需考量新手爸媽各自偏好外,也須顧及其認知程度進行差異化行銷。


案例1:惠氏深夜音樂會,席捲媽媽圈
- 惠氏啟賦便曾精準鎖定尚在哺乳、辛苦「追奶」的新手媽媽,一連三天舉辦「深夜3點哺乳音樂會,絕佳地演繹了差異化行銷。
- 惠氏啟賦邀請音樂家在深夜演奏,並透過臉書線上直播音樂會,讓新手媽媽們邊擠奶、邊聆聽古典音樂饗宴,幫助她們邊聽邊放鬆;同時,還凝聚了這群媽媽們在直播當下分享哺乳心情、互相打氣陪伴,讓新手媽媽們在凌晨3點的哺乳時光再也不孤單。
- 此活動受到媽媽圈極大迴響,不僅影片觀看破百萬,更被大量分享,且FB粉絲數大幅成長,尤其還引起媒體關注,主動發佈報導,對提高品牌形象及建立品牌認同有極大助益。
案例2:沃爾瑪巧妙佈局,誘奶爸掏錢
- 美國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發現,每到星期五晚上,尿布和啤酒的銷量就會衝高;透過調查後得知,新手爸爸們常選在當天到超市購買尿布,並順便「補貨」啤酒,為週末的球賽超前佈署。
- 為此,沃爾瑪制定了合購策略,每逢週五,就將啤酒和尿布設置在同一區,進而讓兩項產品的銷量提升30%。

機會點2:新手爸媽瘋社群→搶進同溫層商機
- 過往爸媽多由書本、親友傳承獲得育兒知識,但隨著科技進步和網路普及,多數人取得教養知識的途徑早已是透過網路搜尋。其中,Nielsen調查便顯示,高達94%育有兩歲以下小孩的父母透過網路蒐集各類資訊。
- 而最能了解育兒之苦的,必定同為育兒之人!Facebook一項針對美國新手爸媽所做的調查便顯示,新生兒家長比剛懷孕的家長有更高的機率加入親子育兒或買賣社團。其中,育兒社團方便家長們汲取實用的建議,並互相交流育兒心得;買賣和交換社團則提供家長各式消費建議。

- 聚焦台灣,目前最時興的親子資訊平台分為三大類:親子部落客、育兒粉絲專頁及親子互助社團,各有不同特性,因此,行銷應用上須針對爸媽育兒知識需求、實用性、孩子為首要考量切入,再借助意見領袖影響力,自然可以有效擄獲爸媽的心。

藉由分享自身生活與親子互動,塑造讓粉絲嚮往的生活模式。

大多數都具備專業背景,打造可靠的育兒知識平台。

由眾多同性質社友組成,可互相提問或交流產品使用經驗。
案例1:「好媽媽」柯以柔,將形象變現
- 育有三名子女的藝人柯以柔憑藉好媽媽形象,進軍親子部落客行列,不時分享育兒生活,以「柔媽咪」奠定好感度,深耕育兒爸媽的同溫層,進而在個人部落格推薦好用商品,並發起團購。
- 另外,柯以柔也在FB經營社團「柔媽咪團購福利社」,針對粉絲揪團購;至今經營直播團購長達6年,每月直播業配可賺進數十萬,甚至百萬業績,可謂收割同溫層商機的最佳體現。

案例2:王宏哲秀專業,讓新手爸媽買單
- 近年來,具醫學相關背景的KOL粉絲成長快速,而綜觀親子醫學領域,「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當屬粉絲規模最為龐大的粉絲專頁,累積逾122萬粉絲;專業背景加上資訊豐富的貼文內容,成為抓住新手爸媽眼球的行銷黃金方程式。
- 另外,王宏哲也善用粉絲流量,透過個人粉專宣傳個人書籍與講座,由此也可嗅出育兒商機的新可能。

關鍵3箭,縮短消費最後一哩路
- 隨著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的提高,雙薪家庭漸成常態,連帶促成育兒成員增加,因此,針對母嬰相關商品行銷上也更須全面思考。
- 另外,男性育兒成趨勢,奶爸經濟隨之看漲,母嬰商品逐漸去性別化;但不變的是,行銷仍需以消費動機為核心,針對育兒父母雙方認知程度進行差異化行銷,將是至關重要。
- 由於行動網路普及,各式育兒App不斷開發,顯見新手爸媽的需求強烈,智能育兒蔚為潮流,而Baby Tech將有助品牌搶下年輕一代父母關鍵的消費最後一哩路。

※資料/圖片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Google Trends、Nielsen MI & LI Taiwan 2015~2019Q3、OpView、勞動部、App ANNIE、Ogilvy、DIGITIMES、Facebook for Business、三立新聞網、網紅獵人、KEYDERS、Google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