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Su

今年初Google宣佈了令數位行銷人頭痛的消息,那就是將在兩年內將第三方Cookie從Chrome上完全移除(相關文章可閱讀此篇),那麼除了運用像素(cookie or pixel)蒐集追蹤的網站再行銷,想再度接觸顧客或行為類似的目標對象,還有什麼其他的解決方案嗎?
近幾年台灣主流的各大數位廣告平台:Google、Facebook、Line及Yahoo皆已陸續支援自行上傳顧客資料功能,透過各平台背後的使用者資料庫及比對技術,就有機會在數位世界接觸、找回你曾經遺失的顧客。
如何依據顧客名單建立自訂受眾
如果手上已備妥顧客資料,並想要使用該名單建立自訂廣告受眾,必須提供顧客的「識別資料」(包括電子郵件、手機號碼、地址、行動裝置ID等),接著各平台就會將此資訊與該平台資料庫進行比對,例如:蘇安朱使用同一組email or手機號碼註冊Facebook帳號,則Facebook廣告平台比對成功後即有機會能投遞廣告給他。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擔憂是否牽涉到個資問題;事實上,根據各平台線上公開的說明資訊,上傳的顧客名單都會進行雜湊處理(業界統一標準為使用SHA256演算法),是一種安全加密手法,會將顧客名單中的資料轉為隨機亂碼,且「無法還原」,因此是無法真的辨識使用者的身份。實際執行時,可以選擇先將名單資料雜湊後上傳平台,或是直接上傳純文字客戶資料,廣告系統也會以 SHA256 演算法進行雜湊處理。
準備顧客名單6項重點
實務上,留意遵照以下6項重點作法,將可減少上傳顧客名單比對失敗的機率:
- 將資料檔案設定格式為CSV或TXT檔案
- 各平台可比對的「識別資料」為電子郵件、手機號碼,而資料欄位標題必須是英文,例如:Email、Phone;不過,需特別說明的是,Yahoo Gemini無法使用手機號碼作為識別資料
- 若名單中包含電子郵件欄位,需小寫並刪除空格
- 若名單中包含電話號碼欄位,即使所有電話號碼都來自同一國家/地區,也一律要包括國碼/區碼
- Facebook及Google線上公開說明皆有提供名單資料範例(Facebook顧客名單範例、Google客戶名單範本)
- 原始資料筆數充足(建議一份檔案至少5,000筆),而同份資料能依照名單屬性預先做好分類區隔
開箱實測
各家平台都陸續推出上傳顧客資料功能,筆者就相當好奇各廣告平台的資料比對成功率(Mapping Rate)有多少,經實際測試上傳原始加密顧客email約34萬筆至各平台,各家比對結果約略如下:

開箱心得
就本次使用相同email名單上傳的測試結果,各廣告平台Mapping Rate在40%-55%之間,而比例的高低也會視原始資料來源及是否遵循各家平台準備顧客名單最佳作法影響。例如,若蒐集到的原始顧客資料email皆為商業email,一般人較少會使用工作email申請上述媒體所提供相關服務,則比對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因此,下次蒐集準備顧客名單資料時留意本篇提醒的6點最佳作法,讓你在數位世界找回顧客!

※圖片來源: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