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佑倫

第55屆金鐘獎完美落幕,總收視人口超越去年,高達1200萬,不僅電視收視再度攀升,創下470萬不重複觀看的佳績,網路直播收視人數更是直衝700萬,大勝去年。
不過,隨著電視圈的數位轉型,收視不再只是電視、網路二選一,金鐘55納入多元的直播平台,提供觀眾自由選擇;本期專題聚焦金鐘55的「潛議題」,帶領讀者共探「多元」的電視新生態。
電視收視再創新高,網路吸睛6成觀眾
金鐘55由三立電視與公共電視同步轉播,今年總收視再創新高!據三立都會指出,有線頒獎典禮平均收視4.26,公共電視收視也達2.61。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細看今年收視成績,可明顯看出網路直播觀看人數大幅提升,約700萬的收看人次,佔總觀看數的58%。

特別的是,今年官方網路直播吸引了各國粉絲一同參與金鐘盛事,其中以韓國粉絲佔多數,有趣的是,當以《想見你》大舉圈粉的許光漢角逐戲劇男主角失利落馬後,「許太太」們立刻結束收看,觀看人數火速掉了1萬。
電視觀眾熟齡化,40-49A黏著度最高
分析本屆電視收視族群發現,觀眾以40歲至49歲為最大宗,相較去年,有年長化趨勢。
另外,金鐘55今年跳脫固定主持人方式,改由3組藝人分段擔任典禮主持,不僅橫跨國台語、老中青三代,同時也匯集戲劇、歌唱、綜藝等不同領域,就是要吸引大眾眼球。其中,交叉比對主持陣容與收視輪廓發現,第一組鄉土劇主持人成功抓緊40-49歲觀眾,挹注收視主力;第二棒由「新一代最佳主持」Lulu(黃路梓茵)與「花甲男孩」盧廣仲接棒,兩人一搭一唱幽默逗趣,節奏、用語都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30-39歲收視明顯提升。不過,交棒第三組曾國城、炎亞綸時,已到過往結束時間的深夜11點半,各族群收視都後繼無力,顯著下滑。

綜觀本屆收視,雖然無法將所有族群的收視率一網打盡,但只要內容豐富、節目主持與嘉賓能引發觀眾共鳴,就有機會將「分眾市場」匯流,導向「大眾市場」。
收視關注大不同,網路、電視走向分眾
另外,若將電視收視表現進一步與金鐘55官方YouTube各片段的累積觀看次數進行交叉比對,可發現兩者的高峰點雖大不相同,卻也略有重疊。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電視收視最高點4.2落在小馬與唐綺陽頒發生活風格節目獎,但該片段在YouTube卻無緣擠上累積觀看數Top 3。此外,YouTube收視Top 1「已故影人」引發網友共鳴,但電視收視也並未特別亮眼。
不過,年輕綜藝咖「Lulu模仿台下藝人」片段在YouTube創下收視第三名的佳績,同時也將電視原本下滑的收視率帶向另一個高點;而YouTube收視第二名的「戲劇節目女主角獎」,雖然播出時間稍晚,但也仍為電視帶出一波收視小高峰。由此可見,只要內容優質,即使將內容跨平台共享,同樣能留住觀眾。

洞察1:互動玩新意,多元平台攜手吸粉
今年金鐘55延續上屆「無牆」的視野,不再像傳統媒體單方面地向觀眾溝通,而是廣納MOD、影音平台、手機App等多樣化的新媒體,同時提供多視角的觀看體驗,將選擇權交還給觀眾。
特別的是,因應疫情,金鐘55在與觀眾互動上也多有新意,在App網路直播方面便設計了向全台民眾募集拍手影像的「百人應援團」,將溫暖傳遞給金鐘獎入圍者們,同時,還有「與星同框」活動,讓粉絲與支持的得獎者「零時差、零距離」分享喜悅,在在都讓觀眾的參與感大增,並增加收視誘因。

洞察2:OTT平台搶市,多元劇種大放異彩
此外,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不僅加速了大眾數位化的進程,同時也培養出了「數位觀看」的新收視習慣。其中,Netflix近年積極投資台劇,並透過國際平台的優勢,將多部高水準台劇推向國際舞台;此次更是以《誰是被害者》、《罪夢者》、《俗女養成記》、《鏡子森林》等知名作品風光入圍17項大獎,並以《罪夢者》摘下四座金鐘,與華特迪士尼旗下衛視中文台合資合製的原創台劇《想見你》齊名,並列本屆大贏家,由此也印證了金鐘55「擁抱多元」的特質。
另外,由於近年OTT平台積極搶市,台灣戲劇產業更加成熟、題材更多元,促使今年台劇大爆發,金鐘55上演風格多元、截然不同的戲劇大戰,包括關懷社會議題的《誰是被害者》、重現台灣「六年級」女性成長史的《俗女養成記》,以及探討「自我認同」議題的燒腦劇《想見你》等。因此,今年有別於去年的最大贏家「我們與惡的距離」榮獲六項金鐘,各個得獎作品都展現了創新題材與多元的類型,沒有任何一部戲劇作品擒獲超過六個獎項。

另一方面,網路節目的興起對電視綜藝節目影響甚鉅,今年綜藝節目獎僅四個節目入圍,其中「台灣金頌」更是已經停播。有鑑於此,也陸續有綜藝節目主持人轉往網路節目發展,挑戰當YouTuber或拍Vlog,而浩子以「鬧著玩」進軍YouTube便是顯例。 未來,因應時代潮流,不排除將增設網路節目獎。
洞察3:借鏡艾美獎,多元展演創新體驗
雖然台灣因疫情控制得當,因此照常舉辦金鐘獎,但事實上,頒獎典禮的展演形式也蘊含多元可能。
以「電視奧斯卡」美國艾美獎(Emmy Awards)為例,今年便改為線上頒獎典禮,橫跨全球10國、114個地點,全數入圍者138位明星都以視訊方式參與,僅主持人吉米金摩(Jimmy Kimmel)獨自站上偌大的頒獎舞台,零星點綴明星人形看板,觀眾席拍手叫好的畫面則採用歷年剪輯畫面。此次前所有未有的防疫風格成了本屆艾美獎的最大特色,同時帶起話題性,也許在未來這類虛擬頒獎模式將是因應疫情的一大趨勢。

另外,配合觀眾收視習慣的改變,艾美獎也將各個直播短片在官網及YouTube頻道分類,讓觀眾可以自由地選擇有興趣的內容,增加典禮的後續傳散力。

透視新商機,3個新視角
總結上述觀察,如今的多元型態,並非局限於單一面向,因此必須採用更具互動性的多元管道,才能以各管道將議題向下溝通,打破同溫層,開創新商機。以下帶領讀者回顧本屆金鐘55的三大視角:

1、多元平台
今年受到疫情以及盜版影視網站遭查封影響, OTT平台加速發展,資金湧入讓他們能夠做出更成熟的作品,同時能帶領台劇佳作登上世界舞台。
2、多元劇種
自去年「我們與惡的距離」到今年「罪夢者」、「想見你」等台劇百花齊放、類型多元,多以社會議題引起觀眾共鳴,顯見觀眾的口味已不再滿足於傳統愛情框架。
3、多元展演
今年因應疫情,美國艾美獎改採前所未有的直播方式,防疫風格別具特色,由此可見頒獎典禮已並非侷限於現場,或許這將是全球防疫的未來趨勢。

※資料/圖片來源:Nielsen Arianna、ETtoday、關鍵評論、中時、INSIDE、中央社、新浪娛樂、ELLE、Yahoo!、Google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