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儀
KOL(Key Opinion Leader)因與粉絲關係密切、粉絲黏著度高,在粉絲購買決策極具影響力,自2018年末至2019年快速竄起,同時在2019年帶動各路品牌主對KOL投資大幅提升;據調查,72%品牌主便將行銷預算大比例運用於與網紅合作。
此外,據社群行銷公司We Are Social統計,台灣安裝廣告攔截工具的人數佔比高居全球第五大,多達57%,由此觀察可知,現在的觀眾更偏好實用的「原生內容」、貼近消費者生活的語言;在此氛圍下,網紅成為有效吸引消費者目光的一大利器,而廣告也正式從「Social Ads(社群廣告)」走向「KOL Ads(網紅廣告)」的時代。
有鑑於KOL已成為現今各品牌爭相合作的管道,凱絡【影響力行銷系列】第二彈,將帶領品牌主瞭解與KOL合作的機會與方式,以及該掌握的特點,進而有效提升品牌印象度、好感度,並創造消費動機。
它抓得住TA!KOL四大影響力
隨著網路市場蓬勃發展,網路行銷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KOL成為關鍵媒介之一,不僅能有效增加消費者的信任,還能為品牌在網路上打出曝光度,並帶動銷售。以下統整KOL對消費者的四大影響力:

1、高信任
影響力的核心在於信任,品牌方可以透過意見領袖的推薦,提升被信任程度和購買選擇機率。此外,KOL也會積極經營粉絲關係,創造「朋友」間的互動,進而引領粉絲跟風仿效,提升購買產品的動機。

2、高真實
「業配文」早已不是秘密,但透過KOL主動曝光,於貼文中添加#廣告、#業配等類似主題標籤,便可減少消費者對品牌的敵意,同時也可使對產品有興趣的觀眾自願接納KOL的真實心得體驗,進一步深入了解產品。

3、高認同
並非一定要尋找高關注的KOL才有效果,只要產品屬性與KOL形象、頻道屬性等KOL特性具高關聯性,就能夠有效提高品牌的認同感。

4、高關注
要成為KOL,勢必經過長期的經營,因此,在與企業合作時,即便只是分享一篇介紹文章、一部影片等,都有機會被快速地擴大傳散。
最適化行銷!合作八大模式
觀察市場變化,除了最廣泛及最基本的配合模式─在影片或貼文中適當置入商品進行推銷,KOL針對「業配」已發展出多元的合作模式,不僅橫跨YouTube、Facebook及Instagram三大社群平台,並提供影音、圖文及直播等三種不同的合作內容形式。
其中,若以合作目標進行劃分,KOL與品牌的合作模式則可分為以下兩大方向:
1、曝光:以提升品牌曝光為目標,讓消費者透過偏好的KOL瞭解品牌,增加品牌曝光機會及印象度。而依據品牌比重,可再細分為「置入」及「廣告」兩大型式。
- 置入:品牌透過KOL凸顯產品特色,並融入KOL原頻道的主題內容,藉以讓消費者無意識地吸收品牌訊息,減低消費者對於品牌廣告的反感。
- 廣告:確保品牌訊息可於KOL單集內容中的特定秒數畫面清楚露出,不僅內容掌控度較高,也更能專注溝通產品訊息,並搭配KOL影響力,提升內容曝光機會。
2、銷售:以導購、提升銷售為目標,運用提供折扣等優惠,與KOL合作,以提升購物下單機會。而這仰賴於品牌及KOL雙方的知名度,因此,屬於相輔相成的合作方式。
模式1:玩心得分享,收割社群關注
觀點:這是品牌和KOL最常合作的模式,由KOL融合頻道的節目特色,並挑選與頻道既有的主題內容做結合,運用證言、開箱介紹等方式,與觀看者分享使用心得,以提升觀眾關注。此作法不僅可誘導觀眾深入了解品牌,更可吸引消費者嘗試使用。
案例1:遊戲商找上以電玩為主軸的頻道「安安邊緣子」合作,為即將上市的遊戲進行周邊商品開箱介紹。影片中,「安安邊緣子」Cosplay遊戲角色,以模擬情境方式協助觀眾了解遊戲,同時提高觀眾對開箱內容的興趣。
案例2:生活類頻道「見習網美小吳」大玩綜藝效果,以講笑話營造「敷面膜不能笑」的衝突畫面,有效融合品牌及節目內容,既可讓觀眾感受到產品效果,同時同時兼具頻道娛樂特性。
案例3:親子頻道「彼得爸與蘇珊媽」以好物推薦的方式介紹洗衣精,提高產品可信度,進而吸引爸媽族群願意嘗試使用。
模式2:玩真實體驗,創造話題聲量
觀點:消費者偏好真實的內容,希望能夠看到KOL最真實的反應,因此透過實境模式將品牌產品作為單集主題內容,拍攝KOL使用的真實體驗,凸顯產品特色之餘,也能為內容創造討論度,並衝高觀看數。此作法適合可比較類的產品或需創造話題性的內容。
案例1:「狠愛演」保持無厘頭的頻道風格,真實呈現產品的實際狀態,不僅可明確傳達產品特色,同時也因為KOL真實的反應增添產品吸引力。
案例2:藝人周興哲找上「見習網美小吳」合作,運用實境整人節目的方式在社群上創造大量話題,以此順勢宣傳,增加專輯的討論度。
模式3:玩節目置入,直球深度溝通
觀點:消費者對於KOL創造的節目擁有高度偏好,關注度也比一般影片還高,因此,品牌可將產品進行節目置入,頻繁露出產品、LOGO,並藉由KOL直接說明產品特色,清楚溝通品牌訊息。此作法採客製化執行,能避免消費者對過多的置入內容產生反感,又可深入溝通品牌理念或產品特點。
案例1:「木耀4超玩」運用火紅的「一日系列」體驗模式與品牌合作,直白置入品牌卻不會造成觀眾反感,可清楚讓品牌溝通品牌訊息內容。
案例2:「欸你這週要幹嘛」特開「LETS PLAY 欸 Game」綜藝系列單元,巧妙融入合作品牌的商品,設計挑戰關卡,藉以凸顯商品特色。
模式4:玩系列廣告,擴大傳散綜效
觀點:品牌透過邀請多位KOL合作創造系列內容,為品牌造勢發聲,可有效為品牌營造高使用度及高討論度的印象,同時也因為內容串聯的綜效,能有效增加品牌訊息的曝光機會,吸引更多元的觀眾關注。
案例1:衛生棉品牌邀請藝人「9m88」作為活動號召者,點名多位愛唱歌的KOL,以唱歌為主題接力傳遞衛生棉產品特色,迅速拓展訊息廣度,觸及更多元的族群。
案例2:維他命品牌舉辦產品發表活動,邀請多位小型網紅出席,當天活動後,網紅們紛紛發表活動心得,不僅創造品牌上市的氣勢,同時也可擴大訊息傳散的廣度。
模式5:玩廣告應用,烙印品牌形象
觀點:品牌可藉由熱門頻道/節目的高關注度增加品牌曝光度,並借助KOL魅力,邀請其拍攝廣告或運用冠名置入等方式進行品牌露出,以此較完整地溝通品牌希望溝通的訊息。此作法多以節目式內容呈現。
案例1:網路電視頻道「麥卡貝」找上魅力型、影響力較強的KOL主持系列節目,創造節目的高關注度,並開放品牌冠名置入,有效溝通廣告內容。
案例2: 網紅「MOM&DAD」為品牌創作MV廣告,結合平時就喜愛唱歌的特色,廣告短片並不會有造成太大的違和感。
模式6:玩放送獎勵,提高購物動能
觀點:運用消費者喜歡折扣或優惠的心理,品牌可與KOL合作,於合作內容中提供相關獎勵,如KOL專屬優惠,借力粉絲對於KOL的偏好,提升消費者購物意願;或是採取留言抽獎等方式,提升粉絲對於內容的互動,並衝高品牌粉絲專頁的粉絲追蹤數。此作法多運用在生活用品或旅遊類的商品。
案例1:親子頻道「彼得爸與蘇珊媽」透過送禮給友好KOL拍攝置入影片,並於影片中呼籲觀眾透過資訊欄的連結獲得頻道粉絲專屬優惠,同時製造限時限量的錯覺,拉高粉絲下單機率。
案例2:旅遊飯店業者與小型KOL合作,邀請以圖文形式分享住宿體驗,並進行行動號召,鼓勵粉絲留言抽獎及追蹤品牌,且同步置入業者希望溝通的訊息,快速提高品牌於社群的關注度。
模式7:玩直播拍賣,刺激互動轉單
觀點:有鑑於消費者喜好與KOL現場互動、喜歡優惠折扣的心態,品牌可與KOL合作,在社群上進行直播,提供即時互動性以及送紅包等好康誘因,並運用留言處「+1」的簡易方便購買方式,有效為品牌導購商品。
案例1:藝人「柯以柔」便透過直播介紹品牌產品,並藉由分享使用心得與優惠,號召臉友們一起團購,將觀眾直接導往品牌的購買網頁。
案例2:直播主「天后闆妹」培養了一群忠實粉絲,曾創下10分鐘內賣出2,000組保養品的傳奇;「天后闆妹」透過在直播中不斷提及「限量」、「已缺貨」等字詞,提高觀看當下的緊張感,提高轉單機會。
模式8:玩品牌聯名,變現粉絲流量
觀點:消費者對於喜愛的KOL忠誠度高,且會有追星蒐集的意願,因此品牌透過與KOL推出聯名商品,雙方相互導流,也能拓展各自的市場規模,使效用最大化。
案例1:手機殼品牌與多位KOL插畫家合作,增加產品多元性,也共同拉拔品牌與KOL的名氣。
案例2:美妝品牌與寵物KOL「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推出聯名美妝產品,並於社群上皆共同推廣相關產品,同時也於KOL獨有的商城上架,擴大販售管道。
掌握趨勢!品牌三個行銷思維
KOL已成為廣告市場上重要的操作模式,品牌應當掌握趨勢,運用合適的配合模式與KOL創造有效的廣告效果,共創嶄新的廣告環境。以下提供品牌三個行銷思維:
1、多方評估
品牌與KOL合作模式多變多樣,品牌不僅須考量與KOL的風格、類型合適度,同時更需考量品牌廣告目的及目標客群的特色及偏好;因此,唯有透過綜合評估,或借助專業媒體企劃人員分析推薦,才能找到與KOL之間最合適的互利互惠合作方式。
2、多元機會
如今,KOL也開始在各大社群平台上創造更多元的管道及機會接觸觀眾,例如創造子頻道紀錄日常生活,使消費者更貼近KOL,提升黏著度;抑或是創造個人品牌,甚至是推出頻道訂閱會員制,這些都可能是品牌未來可共同合作的機會點。
3、多線佈局
「品牌KOL化」趨勢可期,透過將品牌擬人化或培養專屬的品牌KOL,將有助品牌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同時還能掌握較高可控性。因此,凱絡媒體便從社群上積極佈局,透過品牌專屬的虛擬大使「克拉克凱」溝通品牌訊息,加深品牌主對凱絡的專業度與服務內容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