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鮮」商機!如何讓散客變常客

陳冠伶

你有在網路上購買過生鮮美食嗎?是什麼原因讓你開始透過網路下單?過去大家可能習慣走進實體賣場,挑選新鮮蔬菜水果、生鮮魚肉,但隨著世代輪替、科技演進,越來越多人開始轉而在線上採購生鮮食品,同時也延伸出很多生鮮買賣方式,如訂購蔬菜箱、直播+1買海鮮、社群下單產地直送水果……等。

很多大型通路及電商龍頭也早已紛紛看好這塊大餅,只是相較於生活電商市場,生鮮網購發展有其較高侷限性與技術性,但這兩年生鮮網購越發成熟,越來越多大型業者將觸角伸到生鮮網購戰場,如momo、PChome、樂天、全聯、全家…..等,加上2020年疫情催化下,更加速改變消費者上網採買生鮮的行為。本篇凱絡週報將從消費者洞察出發,剖析在目前生鮮網購正夯的趨勢下,品牌該如何順風而行,觸動消費者,搶「鮮」商機。

消費者網購生鮮行為正在轉變

台灣在2016年FB推出直播功能後,隨即掀起一股線上直播拍賣海鮮的風潮,平台直播主以超低價甚至零元起標,透過激昂叫賣吵熱買氣,這種新型態的生鮮交易,打破過去傳統通路上單向買賣模式,在直播功能助攻下營造互動氛圍、提高參與感,讓底下留言+1+1再+1。直至今日,線上直播賣海鮮依舊不減,且有越來越多藝人、網紅加入。

「這是鹿兒島來的和牛,現在在PCHome上有特價!」 2018年電商巨頭PCHome董事長詹宏志穿起圍裙,在雙十一記者會上煎起牛排,宣示跨足生鮮電商,在開啟第一槍後,Pchome也透過實際銷售數據觀察到消費者有此需求,因此積極著手後端服務流程與系統設定。隨著網購生鮮需求越來越熱絡,對手momo購物網也進軍搶灘,積極布局生鮮版圖,至今上架的冷凍食品已超過 2 萬件,每年冷凍品項數維持 50% 以上的成長幅度,從食品大廠、餐飲集團、老字號名店等皆含括。富邦媒總經理谷元宏更指出,2020上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使許多消費者開始嘗試透過網購採買冷凍食品或生鮮食材,冷凍宅配需求大增,據 momo 購物網銷售統計,2020年1~6 月冷凍食品買氣狂飆,銷售年增 1.5 倍,新客數也較去年同期增加逾 1.5 倍,顯示網購生鮮需求持續加溫中。

而根據HAPPY GO旗下市調顧問品牌GO SURVEY,以HAPPY GO900萬會員資料庫為調查依據,於2019跨世代消費趨勢報告中指出,生鮮網購力需求持續上升,有高達87%民眾都曾在網上購買生鮮產品,其中又以30世代最高,有九成以上皆上網買過生鮮產品,其次為40~50世代(88~89%) ,可見生鮮網購未來成長趨勢看漲。

如何養成回購習慣,讓散客變常客?

有鑑於此,不管是消費者行為的轉變,還是業者紛紛看好投入生鮮網購市場搶食,皆再再說明生鮮網購時代的來臨,因此,當浪潮襲來,隱身背後的巨大商機當然不容錯失。

由於生鮮產品保存期限短,因此購買頻率比起生活用品類高出許多,這也是為何許多業者紛紛看好這塊市場的原因。再者,根據GO SURVEY調查,有高達79%民眾表示,未來可能或一定會再次網購冷凍生鮮食品,這也說明了食品生鮮網購趨勢已成熟。

既然生鮮產品是回購率高的產品,那麼在生鮮網購決策過程中,如何讓消費者習慣在你的平台下單,哪些關鍵因素會觸動消費者真正買單才是關鍵。透過消費者洞察,歸納出以下「回購」四大重點:

  • 透明化:當快已成標配,接下來要拚的是?
  • 省很大:省錢是必須的,如何省出新高度?
  • 超便利:忙碌的現代懶人,這樣也願意買單!!
  • 很有感:生鮮賽道越來越壅塞,該怎麼讓購物車持續開進來?

洞察點1: 網購生鮮的價值貴在新鮮,拚價格不如拚「價值」

台灣近年來食安問題連環爆,不僅打擊了民眾信心,也提高大家對飲食安全更嚴格把關。Yahoo企劃民調於2020年6月期間,針對2萬多名民眾做網路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民眾不僅是「吃貨」,更有過半數受訪者重視食物的知識,希望提高自身的「食育力」,讓吃進肚子的食物美味又營養。因此就食安健康的角度,食材履歷公開透明,無疑會提高消費者安心感,像近年興起的小農經濟,主打自產自銷「從產地到餐桌」,透明的生產過程、履歷,目的就是讓消費者享受美味同時,身體也能吃得開心。

再者,相較於一般食品,生鮮產品變化性高,尤其生鮮魚貨、肉品,會因產地、飼養環境、人力投入….等各種因素,導致價格有所落差,因此除了盡量標準規格量化外,更該凸顯產品「價值」,為何一條魚100塊就買到,大家要用兩倍價格買? 可能是產地直送新鮮,可能是飼養環境乾淨,也有可能是友善養殖讓大家買單,因此食材履歷透明化,某種程度也是讓產品「價值」凌駕於價格之上,避免落入價格廝殺。像是2015年自群眾募資起家的鮮乳坊,即是透過大量內容行銷,標榜單一乳源、無成分調整、公平交易、獸醫師現場把關,盡量做到整個生產過程透明化,讓消費者知道喝的鮮乳來自於哪裡,同時透過闡述創辦人經營理念,與消費者建立互信關係,在深厚信任基礎下提高產品「價值」,而非價格主導。

洞察點2: 抓住消費者痛點,花錢其實也是在「省錢」

現在台灣家庭型態多是小家庭,人口數落在2-4人,尤其北部寸土寸金,家裡空間不大,加上生鮮保存期短,無法大量採購屯貨。因此,若可一次性用較優惠的價格在網上大量購入,達到以量制價,但同時又可以讓消費者分批取貨,那麼不僅可以達到消費者最在意的「省錢」目的,同時也可幫小家庭解決生活中不可抗之空間及人口限制,達到串聯線上線下,全台都是我的大冰箱,發揮生鮮最高價值「新鮮」,此作法對於保存期短、但經常性長期回購的冷藏品,如鮮奶、優酪乳、豆漿…等更具操作優勢。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科技日新月異,消費模式勢必不斷變形,一旦抓對了消費者需求提供適切服務,買家自然隨後跟上。

全聯去年11月間推出「PX Go!」App,與既有的全聯行動會員App、PX Pay帳密互通,也可直接綁定全聯福利卡,活用線上預購、分批取貨、箱購宅配等功能,在推行一段時間後發現,消費者使用「PX Go!」購物時,有超過9成會選擇「分批取貨」,以一次性優惠價格先購入商品,但不一次拿完貨,而是把剩餘部分寄放在全聯,再跨店、分次至門市領取。全聯預期,這項服務每天為每家門市帶進10名來客,取貨同時,可望再追加其他消費。

洞察點3: 忙碌懶人商機,越忙越想「方便」行事

下班前打開APP將等一下晚餐要煮的食材放入購物車,到家後食材也送到家了;或是預購蔬果箱,有機蔬菜、時令水果、雞蛋豆腐、生鮮魚肉…等,每週變換不同當季農產,週週幫你宅配到府。現在大家幾乎雙薪家庭,各自忙於工作甚至經營斜槓人生,「時間」無疑更顯寶貴,尤其家庭主婦,工作家庭兩頭忙燒,因此,如何善用破碎時間結合店家線上服務,帶給消費者更便利體驗將越來越重要。

三年前,當時的東森購物電商事業部執行長王志仁曾說,今天電商平台可以賣豬排骨,但要把豬排骨煮成排骨湯,就還得有蘿蔔等其他配料,若電商無法提供全方位冷凍與鮮食商品,消費者最終可能還是得跑一趟超市,那又何必上網買豬排骨呢?這問題直接點出「方便」 斷層的問題。三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拿起手機動動手指,不論是買一包冷凍高湯、一條魚,還是一包豬肉和一顆洋蔥,就有人幫忙集中撿貨、裝箱、送到府。

根據東方線上統計,疫情後仍有超過7成消費者選擇繼續在家開伙,購買冷凍食品比例續增,這也是Foodpanda、Uber Eats在後疫情下,持續積極發展生鮮即時外送服務的原因,目前幾個主要生鮮賽道也已布局完成,如大賣場(家樂福、愛買、大潤發)、四大便利超商(7-ELEVEN、全家、萊爾富、OKmart)、百貨超市(citysuper)等。消費者不須東奔西跑,只要在線上動動手指即可一次購足所需快速到貨。Uber Eats台灣區總經理李佳穎受訪表示「過去我們與競爭對手主攻熟食外送,2019年開始我們嘗試做外送生鮮,尤其2020年疫情下,更是加速與確認了這個方向」。可見,這種高機動性、輕鬆省時的線上生鮮購買體驗,正逐漸被大眾所買單。

洞察點4: 擁擠的生鮮賽道,「回購頻率」需被快轉

當消費者行為漸漸從線下轉往線上購買生鮮產品時,也意味著未來競爭更激烈,不僅競爭平台多、價格多變,線上比價也更快速,如何建立購買忠誠度,甚至提高購買頻率更是關鍵。因此,除了祭出買家在意的新鮮、快速、省錢、方便,養成他們在眾多生鮮網購平台中繼續向你靠攏外,若能加快「回購頻率」不僅可加深買家對網站的黏著度,也可實際提高整體銷售。而這正也是生鮮產品具有之優勢,因生鮮食品生命週期短,加上全程透過線上交易,若能透過數據分析會員的消費行為,理出偏好與需求,進而推算出經常購買的產品有哪些? 定期購買的食品週期、口味喜好…等,適時寄送專屬於他的商品消息、優惠卷、贈品,在會員即將出現下一波需求時優先送上,或是針對他可能感興趣的產品,主動於下次訂購時派上小樣,給予開箱驚喜或專屬優惠刺激購買。這種根據數據提供的專屬體驗,會比大量廣撒的促銷優惠來的有感、更顯珍貴。

另外,在消費者下單後,若能讓消費者隨時掌握運送進度,甚至未來如能在冷鏈配送過程中進一步到掌握運送設備,如配送環境、溫度、濕度,將「快速到貨」、「新鮮到貨」由形容詞轉為行動力,消費者將會更有感,不僅有助於消費者在忙碌生活中做時間控管,更可提升體驗好感度。

最後,須特別注意一點是,「新鮮」不該有開箱落差,因為過去消費者習慣走進賣場看到實體,甚至透過觸摸增加安心感,但生鮮網購全透過網路平台上下單,因此圖文一致很重要,才不會在最後一刻摧毀前面的努力與消費者信心,甚至可以營造一些不在預期內的開箱驚喜感,提升買家幸福感。

搶「鮮」商機: 切記3大「回購」心法

這兩年電商巨頭們積極布局生鮮業務,垂直型生鮮電商也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傳統行業轉型的各種新型電商模式也在快速發展,網絡已成為不少消費者購買生鮮產品的主要渠道之一,2020年開春後,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人們減少外出轉而到電商採購生鮮品,讓電商平台開紅盤創下一波好成績,但也有人說疫情過後,生鮮電商業績將面臨考驗,業績暴衝只是曇花一現。筆者倒沒這麼悲觀,反而覺得疫情加速了人們提早習慣線上購買生鮮的行為,但如何讓消費者習慣在你的平台下單,以及培養回購習慣甚至提高回購頻率更是關鍵。

回購心法1:提升產品價值培養信任關係
生鮮的本質永遠是「新鮮」,但新鮮、健康、美味都是形容詞,更攸關個人感受,尤其透過網路下單,更要避免讓買家收到商品後產生開箱落差,詆毀信任。因此,盡可能地讓網購生鮮品透明化、規格化,把新鮮轉為一種安心,當消費者對你產生「信任」,當「價值」凌駕於價格之上時,回購自然形成。

回購心法2:切入生活痛點提供有感服務

不斷與消費者相處,洞察消費者需求/痛點,提供有感服務,當消費者嚐到甜頭,習慣一旦被養成後,就像溫水煮青蛙,只好多花一點錢買服務,無形中更是加深平台黏著度,養成消費習慣。

回購心法3:運用數據分析提高食用頻率

生鮮的本質永遠是「新鮮」,但新鮮、健康、美味都是形容詞,更攸關個人感受,尤其透過網路下單,更要避免讓買家收到商品後產生開箱落差,詆毀信任。因此,盡可能地讓網購生鮮品透明化、規格化,把新鮮轉為一種安心,當消費者對你產生「信任」,當「價值」凌駕於價格之上時,回購自然形成。

※資料/圖片來源:packaginginsights, TechNews科技新報, 鉅亨網, 遠東人2020 3月號樂活職人, GO SURVEY, yahoo早安健康 , Meet創業小聚, 農糧署全球資訊網, 自由時報, 鮮乳坊官網, 未來商務Future Commerce, COMPAS, plasticosemrevista, RADIO-CANADA, 數位時代, 聯合新聞網, 上報, MOMO APP, Google圖片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