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絡媒體 / Angela Chen 陳鈺欣 / Zoe Chen 陳喬禎 / April Chiang 江靜玉

全球化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遠行的腳步不得不慢下,無法出國旅行便逐漸轉往投身野外露營,入坑買齊裝備就希望能暫時逃離城市喧囂,尋得一片寧靜為自己充電。
疫情推波助瀾下,戶外旅行殺出一條「露」
疫情期間幾乎各國全境封鎖,促使露營這項活動變得更加盛行,不少企業品牌也開始聚焦露營「產業」,究竟露營的商機有多大?
根據中華民國露營協會調查,國內常態性露營人口早在2015年即已突破200萬人大關,截至2019年估算,全台露營區約有1900多處,若以每月搭營4次計算,露營區的月營業額超過2億元,加上周邊產業則上看40億元。
從Google搜尋趨勢發現,「露營」、「露營區」字詞自2015年起呈現逐漸穩定上升,直至2020年1月疫情初期,更是大幅度成長;同時「露營車」的搜尋量也有明顯增長,其中2021年5-8月台灣疫情處於三級警戒,「露營車」甚至略高於「露營區」的搜尋熱度,微解封後迎來露營熱潮的第二波高峰,由此可見疫情雖然嚴峻,但露營及露營車卻是大眾認定較為安全的旅行選項之一。
資料來源:Google Trend(2012/1-2022/4)
資料來源:AC Nielsen 2020-2022
兩大「新露客」族群,帶動露營市場成為後疫情生活新常態
依調查資料顯示,這波「新露客」主要來自Y世代與親子族群,大部份對露營、冒險活動和自然探索皆表現出興趣。
▍Y世代
根據《北美露營報告》(North American Camping Report)指出,Y世代和X世代分別佔所有露營者的40%與30%。預計該趨勢將持續並且推動露營和露營車市場。誕生於社群網路蓬勃發展的這一代,價值觀與上一代截然不同,熱愛分享、透過消費等生活型態來實踐自我價值,這樣的特性促成了共享經濟的崛起,在此模式中,好東西能夠因為分享機制而被快速凸顯,但不好的東西也不可能久留,因為用戶評價已經成為品牌價值的一部份,同時也帶出購買體驗的新商機。
▍親子族群
許多家長希望讓科技世代長大的孩子更親自大自然,生活中不再只是科技產品,希望透過各種方法讓小孩更願意親近大自然、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學習分工合作等。露營過程不只親子間可以有不同的互動與了解,更能藉由露營活動建立露友們之間的新關係。於此同時,疫情也是露營成為一種安全旅行的主要選項、親子家庭外出旅遊的選擇之一。
資料來源:AC Nielsen 2020-2022、CCS 2021
戶外露營也要儀式感!「周邊商品」拓展新商機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比疫情前還要重視,露營型態也越趨多樣化,由其延伸的周邊商品,可說是跨足到食、衣、住、行、育、樂各產業別。2020年,交友APP GRASS以「同溫層」切入市場,致力打造專屬熱衷戶外活動、享受生活的朋友圈,當然「露營」也是拉近彼此距離重要的一環!

圖片來源:Google、Naturehike tw、Marshall、Grass官網
搶攻露營產業龐大商機,品牌都怎麼玩?
露營已被視為是一個「產業」,各大品牌無不摩拳擦掌地透過露營來傳達品牌理念,也期望經由露營深度傳達品牌精神,以下分享三種合作模式案例,看看品牌如何將觸角延伸不同消費族群。
<模式一:與知名露營品牌合作,推出聯名商品提高品牌好感度>
▍Heineken X Helinox
海尼根與韓國戶外輕量露營品牌Helinox聯手推出三款獨家露營周邊商品,採用海尼根三原色與品牌文字隨機拼出迷彩圖紋,實用性在話題上也下足功夫,徹底打造大人味的露營風格。
圖片來源:Google、海尼根
▍TOYOTA X Nicetime
日本Nicetime Mountain Gallery的限定企劃,以「Drive Your Teenage Dreams」作為主題標語,並邀請TOYOTA進行合作,以啞光黑的TOYOTA Hiace為概念,推出共四款兼具功能與設計感的限量露營商品。
圖片來源:香港人露營分享谷
<模式二:透過集點贈活動,圈粉嚮往戶外露營的潛力受眾>
露營題材當紅,相關周邊產品也能增加矚目,透過集點的方式與知名卡通人物共同推出周邊商品,擴展親子市場,康是美與卡娜赫拉聯手,以卡娜赫拉小動物的「P助」與「粉紅兔兔」為主角,搭配首次跨海授權的恐龍系列,打造13款可愛又實用的Outdoor必備物品,像是其中的趣味帳蓬,即便在家也可以讓小孩擁有自己的小空間。
7-11 X Kakao Friends與CHUMS三方聯名推出30款戶外活動商品,並以「萊恩」、「啵啵桃」、「暴走鴨」等人氣主角打造一系列露營周邊。
圖片來源:Google、Look in
<模式三:以自有產品線打造獨家露營商品,開拓新接觸點>
全球疫情尚未平息的情況下,越來越多人選擇國內旅遊,進而帶動露營車市場。德國福斯商旅(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California在全球車市下跌中卻逆境成長,幅度高達28%,在台灣更是需要至少18個月以上的候車期。而2023年,掀頂露營車除了德國福斯外,豪華車廠賓士(Mercedes Benz)Marco Polo也確定登陸台灣車市,顯現出汽車品牌進攻露營市場的強烈企圖心。
圖片來源:地球黃金線
露營的盛行讓各大品牌紛紛推出可攜式微型投影機,不論是戶外還是家裡都能盡享劇院般的儀式感。全球科技領導品牌Epson即推出多款迷你雷射投影機,特別以EF-12主打全球最小的3LCD智慧雷射投影機,擁有1000流明彩色亮度和內建Yamaha 2.0聲道藍牙喇叭,彷彿一秒飛美國置身露天電影院。在2021年底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小教室發布一篇可攜式投影機的排名調查「行動劇院輕鬆拎著走!十大人氣可攜式投影機露營、在家都好用」,便說明了投影機各大品牌都已嗅到露營周邊的巨大商機。
圖片來源:MakeUseOf
露營熱度持續延燒,無差異化的品牌體驗將更難撼動消費者
當眾多品牌圍繞露營主題推出行銷活動,但如何透過露營主題去串聯品牌和消費者間的品牌體驗,並將品牌自然地融入消費者的露營體驗中,才能在全民瘋露營的話題熱點下同中求異。
1. 以數據為基礎的創意內容,讓品牌滿足消費者的意圖
當搜尋熱度已經反映和消費者「露營」的意圖,品牌可以透過數據導向的社群聆聽觀測(Social Listening)去挖掘出與露營高相關的主題議題,打造以數據基礎的創意內容,除了能反映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也可創造消費者與品牌內容互動的機會。
例如:露營料理是與露營主題相關的討論議題,沖泡湯品即可結合露營料理的簡易教學,提供資訊同時也教會消費者如何利用品牌產品做出簡單的露營料理,亦或生活用品品牌則可產出收納技巧大公開的內容,提供露營收納術,並如何聰明運用產品進行更便利的收納整理。
2. 整合露營周邊商機,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產品組合
不論是露營的硬體設備和軟體的服務,都帶動露營品牌和露營相關商品的成長,然而,品牌若獨自開發露營商品,從研發、設計到生產的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開發成本。此時,不妨思考異業結盟的可能性,發揮跨品牌合作綜效,也有能各自招募並接觸到新的消費族群。
例如:與戶外裝備(租賃)廠商進行異業合作,或利用店頭特定販售專區展示品牌商品,甚至進一步與露營地合作或旅遊平台(如KKday或KLOOK)合作,將品牌產品與露營行程結合成獨一無二的品牌體驗。
3. 善用露營相關平台和KOL,拓展新客群和社群能見度
品牌結合社群熱點,總是能借力使力帶給消費者新鮮感、並為品牌溝通帶來新意。為了營造出更接近真實感的生活情境投射,不妨選擇與消費者興趣高相關的平台和KOL,透過打造與消費者高關聯性的內容和借助KOL的社群影響力,使品牌的社群聲量能快速達到擴散效果,藉此尋找潛在顧客,同時深化既有客群與品牌的關係,加成整體行銷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