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2023|5個市場脈動帶你早一步前進未來

凱絡媒體 / Naomi Li 李芝瑩 / Lulu Chen 陳頤 / Rena Tsai 蔡依珊 / Iris Liao 廖莉婷

2023隨著全世界經濟狀態充滿不確定性,將持續震盪消費者和商業環境,在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迎來的是行銷預算緊縮,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贏得消費者更高的注意力將是考驗未來的課題。

然而,仍有許多令人期待的發展,包括商業模式中的新機會,衡量及訂定廣告目標的新方法等,將帶給品牌發展更多可能,也賦予行銷人更大的使命感。凱絡媒體淺談前進2023年不可不知的五大關注點,掌握市場脈動提前佈局。

圖片來源:devoteam


脈動1社群演算法,改寫社群遊戲規則

現在打開社群媒體,可以發現大約一半的貼文皆來自陌生帳號,外加一行小字解釋推薦原因:「因為您曾按過某某貼文讚或是因為您追蹤了xx帳號」,由於涉及了用戶的興趣因素和瀏覽內容等多種變因,顯示的內容都是系統根據演算法精心挑選後所呈現,各大社群平台改變了過往的演算法及呈現,將大量的將流行内容根據用戶興趣的演算法投放在用戶的顯示貼文(feed)中,也意味著社群的遊戲規則需重新界定。

資料/圖片來源:today

TikTok公佈演算法,重新定義社群互動的意義

在過去主流的社群軟體中,一直都是向使用者推播追蹤帳號的貼文,並沒有擴大到平台所有內容。所以就算幾天沒使用,一打開 Instagram或Twitter最先看到的依然是生日或婚禮等親朋好友的人生大事,且所有貼文按照時間順序排列。2022年TikTok(抖音)公布了演算法及推動連環推播機制,平台會推薦使用者可能喜歡或當下熱門的影片,而非從追蹤帳號的內容挑選。也就是說,演算法為使用者呈現個人化的內容,和使用者主動追蹤的關聯性較低。

資料/圖片來源:REUTERS

各大社群軟體開始紛紛效法TikTok的演算法,用戶還是看的到既有追蹤者的貼文,但能同時看到更多雖然沒有追蹤但可能會有興趣的貼文,強化個人體驗,以增加社群軟體的使用時間。

Facebook演算法在2022年下半年有重大改變,當內容產出後,系統會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與動作,四項關鍵決定你的內容是否能被看見,而系統如何來判讀這篇貼文的指標,具體的衡量標準包括 :

  • 停留時間
  • 互動
  • 觀看完成率
  • 轉載社團

Facebook新演算法的策略是,當用戶在應用程式中使用頻率及停留的時間越多越長,演算法能擁有的數據就越多,便可以提供個別化的内容。因此,有別於以往單看帳號的名氣或粉絲數量,內容的重要性越趨重要,新用戶的内容有更多露出機會,讓貼文有較高的機率很快被看到。

跳脫傳統搜尋邏輯,留意視覺性的搜尋路徑

除了演算法改變,用戶在搜尋行為上也發生了改變。現今年輕人在Google、Yahoo等傳統瀏覽器平台上的搜索次數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圖搜圖」、「視覺性的搜尋模式」。

由於年輕人每天高接觸TikTok和Instagram等社群平台,而平台內的內容多元且大量,所以他們即使不用透過傳統搜尋的模式,也能在這些應用程式得到搜尋結果。而不同的搜尋模式得到的結果也大不相同。以「外帶」一詞為例 : Google搜尋引擎呈現的結果會是附近餐廳、美食部落客的文章,或是美食外送平台的資訊,消費者也許需要點擊許多文章或網站才能找到想要的資訊,但在Instagram可以選擇用hashtag搜尋,出現的內容會是各式各樣的照片,用戶可以針對有興趣的照片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後續再透過Google map找到路線前往。

傳統搜尋模式雖然可以精準解決封閉式且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若是搜尋開放式問題,年輕人更傾向在TikTok、Instagram,甚至是YouTube平台找答案,雖然搜尋不是社群及影音平台最主要的功能,但透過用戶的照片、影片等視覺內容,可以得到多元的解答,同時產生更高的互動性與平台依賴性。

資料/圖片來源:embedsocial

脈動2:商務廣告的多元發展,加速購物決策

受到疫情影響,消費者改變過往消費型態,投入大量購物金額於線上平台,各大零售商也紛紛致力於網路通路,使新零售市場達到全通路的規模經濟。與此同時,零售商也開始發展零售媒體廣告 (Retail Media Ads),結合線上的廣告版位以及線下的DOOH,來提供消費者完整無縫的廣告體驗。零售商媒體還有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更多關於消費者的第一方資訊「Shopping data」,即便在未來Cookieless的時代裡仍可提供用戶個人化的廣告體驗,以提升購買意願。

零售媒體廣告帶動Amazon廣告營收大幅成長

Amazon是零售媒體最成功的案例,其廣告收入在過去五年的成長幅度最大,成為目前最大的零售媒體廣告平台之一。零售廣告帶給Amazon的收入遠高於商務販售,主要原因為Amazon提供給廣告商關於消費者的第一方資料,例如:收件地址及購買紀錄等,廣告商可以透過這些數據來分類產品及類別,並追蹤消費者的購買歷程,使消費者在接觸廣告的短時間內購買商品,無需前往多個網站,可大幅提升購物意願。 

Amazon官網及APP當中的「展示型廣告 (Sponsored Display)」

資料/圖片來源:TopBSR

▍社群媒體商務化降低購物的轉換門檻

邁向全通路的時代,社群平台成為品牌行銷重要的管道,社群平台變得更能符合商務需求外,將廣告結合產品網站連結及產品目錄等,成為新型態的銷售方式。有鑒於此,社群的短影音購物廣告形式也不斷推陳出新,各平台也不斷更新並推出短影音購物功能,掌握短影音行銷的購物功能,不僅可以加速全通路商務的發展,也能持續讓消費者能平台上有更完善的消費體驗,並提高消費者的互動意願,進而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這波短影音購物的發展勢不可擋,像是TikTok與Shopify於2021年進行合作「TikTok Shop」,品牌可以在個人資料中建立迷你商店,讓消費可以在瀏覽時直接購買商品並結帳,不用跳出至其他電子商務平台,融合社群媒體和電子商務,提供消費者無痛轉換的購物體驗,縮短消費者決策並快速結單。 

資料/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YouTube則推出「Shorts動態饋給功能」,2022下半年已陸續開放透過【影片行動廣告(VAC)】和【應用程式廣告(UAC)】在 YouTube Shorts 投遞廣告來接觸使用者,還可以連結產品動態饋給Google Merchant Center,使消費者在觀看 YouTube Shorts影片時,能瀏覽更多產品,透過自然融入將影片廣告打造成更適合購物的管道,優化消費者購物體驗以提升購買意願。

資料/圖片來源:Google Ads 

脈動3:遊戲商機崛起,人流變成現金流

根據 Statista2021年研究顯示,2021年遊戲市值較2020年成長約15%,更預估一直到2025年,全球遊戲市值有機會達到2680億美元,台灣更是2022年全球第五大手遊市場。

資料/圖片來源:Sensor Tower

市場諮詢機構英富曼全球品牌授權總監Steven Ekstract指出:「時尚品牌開始與電競、遊戲產業合作,意味著主流社會對於電子遊戲的偏見已逐漸消失。」Steven Ekstract也表示:「遊戲已經被兩個世代的人廣為接受了。現在的父母自己也是玩遊戲長大的,過去認為只有不擅社交的青少年,才會躲在地下室裡玩遊戲的偏見,正在迅速消失。」

女性玩家比例逼近男性,不容小覷

根據Deloitte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玩家花更多時間與金錢在遊戲上,有82%的受訪者在參加Live遊戲活動後會購買相關產品(包含65%的虛擬商品及34%的實體商品),帶動了巨大的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女性玩家比例(佔45%)已接近男性玩家,因此遊戲玩家成為時尚與美妝界難以忽視的市場。

▍各大平台加入戰場,影視內容遊戲化

遊戲化的熱度不減,Snapchat、Spotify、Netflix與TikTok也陸續與遊戲業展開合作,Snapchat 2022年8月推出一款AR擴增實境的遊戲–Ghost Phone,透過邀請與你一起破解超自然之謎,使用了掃描技術和表面識別技術,只要開啟應用程式內的相機後,就可以像抓寶可夢一樣來抓鬼,跟真實世界互動。

<案例:Snapchat AR遊戲

資料/圖片來源:Snapchat

Netflix則發揮影音平台的內容優勢,藉由IP遊戲來增加更多用戶使用黏著與互動,像是「后翼棄兵」、「怪奇物語」…等遊戲;TikTok則遽聞已展開遊戲計畫並今年已在越南展開測試。各品牌的目的不外乎是希望能增加用戶的平台黏著度外與互動,並深耕年輕市場,Spotify則收購猜歌遊戲Heardle,並將遊戲合併至Spotify平台,也開始在部分市場推出試水溫。

<案例:Netflix 后翼棄兵

影集「后翼棄兵」上映後便引起轟動,Netflix便趁勝追擊設計了遊戲版本提供給影迷,將影集中的情節搬進遊戲內,讓玩家親身體驗彷彿影集般的劇情,透過遊戲讓玩家學習下西洋棋,藉由遊戲體驗以延伸影迷對於劇情的喜好熱度。

資料/圖片來源:YouTube

脈動4:Super APP出現,一站滿足勢不可擋

Super APP的概念最早是從2010年黑莓機(BlackBerry)創辦人提出,他認為在一個地方管理使用者所有可能的需求是一種終極解決方案,具整合性、高效能、情境化、日常使用。也就是說,消費者不需下載許多APP,就可以在單一APP內完成許多服務,例如 :「支付與金融」、「零售」與「新聞娛樂、雲端儲存」。

當今大眾對APP的高依賴程度,只具備單一功能APP早已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的需求,促使越來越多APP開始發展多元服務,讓消費者能在同一個App環境中,完成使用多種功能,不用一直切換視窗,增加APP的使用時間長度,這對用戶來說十分方便,開啟Super APP的時代。

資料/圖片來源:UX Collective

在台灣,LINE是最典型的Super App,LINE在2022年在台灣的使用率已高達 98.7%,跳脫社群通訊軟體的功能,持續開發出多種服務及功能,包含金融服務 (LINE Pay、LINE Bank)、日常生活 (LINE Today、LINE購物、LINE熱點、LINE TAXI)、娛樂體驗 (LINE旅遊、LINE禮物) 等功能。食衣住行皆在LINE就可以一站搞定,帶給受戶極大的方便性,也發展出強烈的依賴感。

社交短影音軟體TikTok也積極朝向Super App邁進,除了提供用戶製作及觀看短片的服務外,用戶也能在APP玩小遊戲、創建個人音樂播放列表等。由此看出,更專注於提供用戶更多服務及功能,以提高用戶的使用頻率和黏著度,將影響Super App是否成功的發展重點。

資料/圖片來源:LINE

資料/圖片來源:Playco

脈動5:廣告隨選視訊服務大舉入侵,厚植媒體廣告力

根據Media Partners Asia(MPA)研究報告顯示,台灣2021年Q2在廣告隨選視訊服務(AVOD) + 訂閱制隨選視訊服務(SVOD)的花費的時間共達100億分鐘,而其中AVOD平台服務即占了84%,可得知以廣告營利的免費影音服務,仍然是台灣觀眾目前觀看線上影音首選。

定義AVOD 與 SVOD:

  • AVOD(Advertising-Based Video on Demand)- 廣告隨選視訊服務,為免費影音平台,但相對需強制觀看廣告,如:Youtube、Meta video
  • SVOD(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 訂閱制隨選視訊服務,即付費訂閱影音平台,優點是平台內無廣告播送,如: Netflix、Disney+

2022年底,兩大SVOD巨頭(Netflix與Disney+)不約而同宣告推出低資費的廣告訂閱服務方案,逐步走向AVOD,企圖吸引願意觀看部分廣告以換取低月費的會員人數,以此因應用戶數停滯不前的狀況所造成的成長困境。

圖片來源:NEWSUNROLLED

下方簡易統整目前可知的方案內容:

資料來源:Netflix、Disney+

從Netflix與Disney+當今的發展策略中,可以發現AVOD與SVOD的界線已逐漸模糊,SVOD已踏入AVOD廣告盈利商業模式,對品牌主而言更是拓展接觸潛在消費者的機會,若SVOD若串流平台開始廣告計劃,便是開啟了新的媒體版圖佈局。

Netflix 廣告業務總裁 Jeremi Gorman 近期表示:「目前為止,Netflix 新方案 Basic with Ads 廣告已售罄,感興趣的廣告主包含精品業、汽車廠與消費品產業。」不可否認的, Netflix新的廣告方案已成功吸引各品牌主的注目,SVOD後續發展更令台灣市場持續關注。

結語

綜整這五大關鍵脈動,品牌主雖然多了更多不同的藍海市場去多方觸及潛在的消費者,然而,如何有效並掌握媒體策略的佈局,將再一次挑戰行銷人的智慧和決斷力。對品牌行銷人而言,必須清楚界定行銷策略的目的,和相對應資源配置的優先順序外,對代理商而言,如何反應品牌的任務需求和消費者的媒體使用情境,做出有效益的媒體安排和創意佈局,2023年,不妨開始從以下三個思考面向和應對方式,做為開啟策略對話和打造優質品牌與消費體驗的思考點。

思考點1:社群玩法大翻轉

社群演算法的改變,越來越多媒體改以提升內容的吸睛程度、娛樂性、可看性為目標,來吸引更多的目光。品牌主為因應趨勢測試新的創意內容策略,以創造有趣、關聯性高且及時的內容,例如:迷因,或是針對熱門搜索地問題製作Q&A短影片,把握社群商機來與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思考點2:電商商務再進化

電商環境正以快速的步伐不斷進化發展,如何優化購物體驗、找尋新的曝光機會,成為各品牌及行銷人重視的議題。品牌主除了多方嘗試零售商媒體來制定媒體計畫以外,應思考如何進一步成為數據擁有者來佈局全通路行銷,並透過新型態的購物廣告形式,提供消費者更加個人化的體驗,提升轉單的同時也增加消費者的信賴度。

思考點3:廣告媒體新戰場

無論是SVOD向AVOD靠攏增加廣告版位收入,抑或遊戲商機的洪流侵襲,都顯示媒體板塊正逐漸變動,整體影音市場成本逐漸提升狀況下,新的媒體接觸點不外乎是品牌主皆能思考的方向,遊戲商機的興起,也值得品牌主做不同面向的嘗試,或許能開拓意外的新商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